我们会发现,在英语上,女生好像整体成绩更好一点。很多人认为,女生本身比男生细心,更擅长于背诵和记忆,因而语言能力更好一点。也有观点认为,男女生在语言学习上的差异是源之于思维模式的差异:女生擅长于感性思维,男生擅长于理性思维。因而女生更加擅长于文科,男生更加擅长于理科。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其合理性。但是影响语言学习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
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至少要考虑到三个方面的因素:生理差异、成长和教育因素和社会因素。
首先是生理差异,目前的脑科学和生理学研究表明:1)大脑血氧检测发现,女性在处理语言时大脑语言区域要比男性更活跃(Burman et al, 2008)。2)生物分子层面上:女性拥有更多的FOXP2蛋白质(Bishop, 2013);同时在染色体上,Foxp2基因是决定人类语言的。 3)女性身体中的雌性激素可以作用于大脑的突触,进而增强短时记忆(Phan et al, 2015)。从这个角度上看,女性似乎确实更加适合于语言学习,至少要比男性在生物学的角度上根据有优势。
但以上结论的得出都是针对青少年或动物实验得出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期,男女的语言差异是十分明显的。但在成年以后,男性与女性在语言上的差距在缩小,二者之间在所有的语言技能测试中的差距都非常小(Hyde & Linn,1988)。而且刚出生时大脑的性别差异是非常小的。男女差异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后天的成长和教育。很明显,父母在照顾女孩子和男孩子时的方式是不同的。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上,对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也是不同的。男孩子会被有意无意的鼓励去参加一些具有冒险性质和探索性质的活动,而女孩子更多地被更多地鼓励去参与一些模拟家庭内部的活动,如玩布娃娃、过家家等。由于男孩子的精力都集中于课外活动上去了,而女孩子则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和交流。而且大脑的发育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对某方面功能的强化会加方面的大脑可塑性,反之会弱化。因而,在发育初期,即使受到睾丸素和雌性激素影响非常小的情况下,男孩子和女孩子在语言上的差异也很明显了。
因此语言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更像是成长和教育选择的结果。
这种选择的背后则是我们整个社会对于男女分工的定义。如果不考虑社会因素的话,男孩子和女孩子的语言差异将会非常小。
综合以上,我们不难发现,女孩子未必更具有语言优势。男生照样也可以学好一门外语,关键在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很多男孩子外语成绩一般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兴趣不足。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引导男孩子去学习一门语言。